一个明确信号出现,房价上涨动力或遭“釜底抽薪”,还能买房吗?

鑫阅房网 2019-05-23 17:17:0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众所周知,房价是由土地价格、建安成本、税费、利润空间等因素决定,其中地价是房价的基础。

众所周知,房价是由土地价格、建安成本、税费、利润空间等因素决定,其中地价是房价的基础,地价上涨,房价往往也会上涨,地价因素大约占据房价构成比例的三分之一。因此,业内一般认为,地价稳定了,房价自然也就趋于稳定了。

2018年下半年,土地市场降温明显,流拍和底价成交是普遍现象,房价持续进入下行通道;2019年三四月份以来,广州、南京、武汉、福州、合肥、苏州等热点城市均出现了土地市场回暖现象,这也一度引发了人们对房价走向的诸多疑虑。

在笔者看来,对未来的房价走向无需过于纠结,因为房价反弹的可能性很小。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信号,近期政策不断收紧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这对房价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接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具体分析这一信号的出现,以及可能对楼市和房价产生的影响。

排名前列,央行较新表态:坚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或限制房企拿地能力。

5月10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表示,2019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苗头性的变化,央行会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坚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笔者看来,目前部分城市土地市场回暖与房企融资环境改善有着密切关系,而央行的此番表态意味着2019年房地产信贷政策依然会持收紧的态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房企很难再回到过去资金充裕的行情,未来在拿地补仓的过程中,自然也会更加谨慎一些,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第二,官方媒体发声:土地出让金趋稳是调控的应有之义,也是时势使然。

4月底,作为官方媒体的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不必为土地出让金下降担忧》,文章称土地出让金趋稳是房地产调控的应有之义,是时势使然,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这反映了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正在逐步回归理性。在笔者看来,地价稳是房价稳的基础,针对土地市场的政策收紧无疑进一步夯实了房价不会大起大落的基础。此外,经济日报还评论称,靠卖地收入可以谋一时,但不可谋长远。所以,从长远趋势看来,多产业发展并逐步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或是大势所趋。

第三,两大部门出手:针对土地回暖城市预警提示,平衡土地市场供需。

一方面,对2019年排名前列季度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进行了预警提示。其中,再次明确了要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房价出现大起大落。另一方面,自然资源部也发布通知,各城市应该根据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来对土地供应做出管控:消化周期36个月以上,应该停止供地;36-18个月,应该适当减少供地;18-12个月,应该维持供地水平;12-6个月,应该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应该显著增加供地。在笔者看来,根据消化周期来平衡土地供给,既可以降低土地溢价率,也可以降低土地流拍率,进一步稳定土地市场的价格。

第四,热点城市加码:苏州升级调控,将土地出让报价从定值调整为区间。

5月11日,苏州升级了房地产调控政策,除了针对部分重点区域的新房限售3年,二手房限售5年以外,还调整了土地出让报价规则:将土地竞价超过市场指导价10%(不含10%)需工程竣工验收后方可申请预售许可调整为5%-10%;将土地竞价超过市场指导价25%(不含25%)后转为一次报价出让方式调整为10~25%。笔者认为,进入2019年以来,苏州土地市场较为火热,此次加码楼市调控,特别是土地出让价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开发商的资金流,拿地也会更加理性,从而降低土地市场的温度,而且其他热点城市加码的可能性也较高。

总而言之,以上这4点都传递出了现阶段针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的明确信号,这一大信号的出现基本意味着房价反弹和上涨的动力被“釜底抽薪”,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楼市回归理性是大势所趋。其实,早在2018年底,住建部已经明确提出了2019年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在笔者看来,稳地价是稳房价和稳预期的基础,而这也将是贯穿2019年房地产市场始终的基调。

因此对于还在纠结要不要买房的购房者来说,什么时候买房都不晚,但是关键要认准两点,一个是看准重要地段,另一个是避免盲目负债。

以上内容由阅房网编辑,如您对房地产新闻资讯感兴趣,可以关注阅房网订阅号了解更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